• 客服电话

    • 13651883190 邓经理
    • 021-60733761 公司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圭土沙龙第二期】在如今BIM热潮里,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打造健康的BIM生态环境?

Steve Jobs有一句名言:“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 ”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在如今BIM热潮里,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BIM世界?
圭土沙龙第二期特邀上海智通集团BIM中心负责人顾文政,建工设计总院市政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严勤、圭土云CEO王小松、IDES中国区总监沈健、圭土云技术总监刘超、龙胜咨询BIM咨询事业部总经理路颖、软件研发专家王辉等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以通过开放、碰撞,推动自身及行业进步为宗旨,共同进行学术讨论。


a dent in the BIM world

本期沙龙由智通集团BIM中心负责人顾文政主持,他首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现在大家都在谈BIM,尤其中国各地政府颁布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支持BIM,那么它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够满足需求?或者说在众多需求中要从什么地方入手可以打造健康的BIM生态环境?

顾老师从自身十几年的国外工作经历说起,他觉得国内外BIM的很大区别在于"虽然BIM概念始于国外,但是他们认为不是非得有三维建模才算是BIM,有时候一个excel运用就是BIM,国外更务实。国内外都存在的疑问是到底什么才是BIM的最终要求?我认为首先是可视化,即三维模型能够让大家都能看到,其次是量化,指导施工,最后到运维。"

最初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提出来就是说modeling,但我们认为它最强调的是information,也就是数据或者是信息,但是没有modeling,information就没有一个载体,无论数据库、建模多么强大,最基本的是得有个模型。

之前我认为如何将模型很快的建出来是一个很大的方向。也就是在有一定的规范基础上,能够有这么一个平台,只要有想法,将二维图纸放入平台,三维模型即可很快地建立,然后再在这个模型上添加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就相当于一个网络版的建模工具。

回国之后,我们给各个开发商提供BIM的服务,遇到一个很大的制约就是想要给开发商看我们做的模型必须要给他们安装相关软件,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找是否能够只要有一个浏览器就能看到模型,在比较了Autodesk公司以及国内的一些产品后,我们遇到了圭土云,它很好地解决了可视化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认为这就是可以改变整个BIM生态环境的东西。现在我出去开会,只要有看模型的需要,我就直接给他们一个链接,让他们在圭土云上面看,非常方便。
把可视化做到极致,再由此引申到协同,可以称作是所谓的dent。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东西,比如说快速建模、一键算量等,但很多这样的功能是有一定局限的,只能在某个特定的软件或者环境实现,这就有很大的限制。如果通过插件达到效果,这可能是一个方向,但将模型快速、集中显示,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协同,我认为是最基础的应用。


龙胜咨询BIM咨询事业部总经理路颖对此提出了疑问,她说很多客户都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市场上有很多插件,这些插件可以实现快速建模。但设计院出的图纸可能存在专业冲突,如果是自己建模不用插件的话,这些冲突可以被发现,但是用了插件这些冲突就无法发现。如果这样的话,到底使用插件是否正确?
建工设计总院市政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严勤对路工的疑问这样解答:从建设部对于施工图的深度规定来说,理论上设计院出的图纸所有的碰撞都要检查的,即这些问题是要解决的,至于你要用哪些手段去实现,业主不会关心,这就涉及到一个交付的问题,你最终交付的是蓝图,你是否用插件去生成这份蓝图,跟其他人没关系。
顾老师:这也是一个方向,但只是平台上的一个东西,而不是颠覆性的东西,我所希望知道的是有没有这样一个东西,有了它之后就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比如可视化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协同,如果没有的话BIM就会散架了。
圭土云CEO王小松:前段时间我们在整理业内大咖为圭土云写的推荐语的时候,有一个人这样写道:看模型实际上是BIM最基础的应用。而现在看模型的问题其实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昨天我去华师大和老师交流。他说我们这边有一个很明确的需求,现在上海财政投资项目很明确要建三维模型,但项目各参与方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很多时候辛苦做出来的模型都只能匆匆走个过场,没有发挥太多作用。

 

关于数据交互

关于数据交互问题,每家观点并不相同,IDES中国区总监沈健首先分享了他的一些切身体会。他说2014年他就率先向总部建议做BIM,2016年初的时候碰到了轻量化可视的问题,当时他们就在讨论是用Autodesk公司的产品,还是用第三方的产品。由于他们公司基于整个数据管理体系遵循的是ISO国际标准,所以选择了open bim下面的xbim作为3D轻量化的可视化平台。遇到对revit的模型格式转换问题的时候,主要选择有两种:nwc/ifc。


但是现在ifc之所以被认为不好用,他觉得主要原因是:丢包,无规则的丢包。“这句话对一半,不对也一半,Tekla导入Revit,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丢信息,后来他们选择Tekla转ifc,再由ifc转Revit。其实ifc和Revit本身都没有问题,丢包的原因是方法用错了,因为Revit是类族的,而Tekla里面有三种guid:Tekla自己的guid、Tekla转成Revit的guid以及Tekla转成ifc的guid,不管哪种转入Revit,如果Revit标准族库里面没有对应的分类,那么它肯定会剔掉,也就是说无规则的丢包其实是有规则的,只是这个规则你可能不知道而已。”

严院长继续道:有的东西定义不一样,比如Autodesk是这样定义的,Bentley可能又是另外一种定义方法,这样的话就没法互通。Revit导出的文件,哪些是符合ifc标准的,我们去提取,其他软件调用的话也只是调用纯ifc标准的文件。你让Bentley兼容Revit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沈总监反驳道:我觉得这是商业壁垒,B家不如A的一个重要命门就是开放性不够。我不能接受的是不知道信息丢在了哪里,我可以允许丢信息,但是我要知道丢失了哪些东西,这样再人工处理都是可以的,毕竟90%的已经转换成功,还有10%没有成功很正常,难道你每次都要考一百分吗?比如Revit有的,ifc没有,知道了哪些东西没有,我可以做补丁。但是如果哪里丢失了信息都不知道就是大问题。

王小松总:在我理解就是各自建立各自的数据集,其他软件在读取ifc的时候数据尽可能完整。

严勤院长:不同专业人员使用不同专业软件,可以达到效率最大化,如果中间的数据交互环节再打通的话,对我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沈总监:不同的角色关心的业务层面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关于2D和3D的问题

相对于二维图纸来说,三维模型所需的人员专业化水平、电脑配置要求更高,在国家大力推行BIM的背景下,3D是否一定比2D更符合市场需求?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对此,严院长的回答甚为犀利:
钢筋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BIM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如果三维模型里不包含钢筋,就无法达到国家关于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规定。
王小松:按照这样的说法,现在提的“正向设计”的概念实际上就没有必要了。
注:正向设计:以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过程模型为指导,面向复杂产品和系统的改进改型、技术研发和原创设计等为场景,旨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
正向设计不以仿制山寨为手段,但可以借鉴逆向设计的思路,吸收各种现有技术和成果。
严勤院长:如果正向设计的效率比用CAD画图的效率要高,那么它就是必要的,它最大的好处是联动性,即修改了模型,其它相关图纸可以同步修改。这也是用BIM软件的一个好处。虽然我交付的是二维,但是我的工作是在三维模型上面做的,这些二维的图纸是我导出的图纸,这是有必要的。


王小松总:在设计方面你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你觉得用三维的设计效率高吗?
严勤院长:不高,比如我画水池底板的一块配筋,四个边四条线,上下层各两根钢筋,8条线,三视图,总共24条线就可以把这个底板的配筋图画出来了。但是如果用BIM,假设每种钢筋有100根的话,那么就是400条线,再加12条边,就得用412条线才能表示一个底板,虽然可以批量增加,但无疑是复杂了,而且二维的autoCAD也有类似的批量操作,从这个角度分析肯定是三维的设计效率低。其实工程师更愿意看二维图纸,很清晰,但三维的优势在于改图。
王小松总:设计是要讲究效率的,还有使用习惯的问题,二维三维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随时切换,数据可以联动,要能做到这一点。
沈健总监:二维图纸缺乏联动性。
严勤院长:关键的问题是数据怎么联动,如果数据可以共用,我最想要实现的有两件事:一是用专业的软件做专业的事;二是不同软件间的数据交互。
 

关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越来越火,不少企业、个人甚至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研究人工智能,那么各位大咖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从阿尔法狗到人工智能研究出的机器人打败了人类研究出的机器人,大咖们的讨论激烈异常,有人认为无法准确定义什么是人工智能,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边界在于是否能够自主学习,还有人说人工智能处理的是非标化的东西。但是也有人持不乐观的态度,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很火,但是已经很少有人提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了,这是很危险的。

注: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

王小松总提到凯文·凯利对于人工智能的观点:在任何一个专业的领域人工智能都会超过人,但区别是在这个维度人工智能超过人了,人可以换另外一个维度。纯创意的东西可能仍需要人,但是其它很多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虽然现在都在感叹人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小编认为人工智能行业最大的变革不是让电脑更聪明,而是让那些从来和智能科技沾不上边的产业和产品具备智能功能,比如让这个椅子智能起来,让灯泡聪明起来,让鞋聪明起来,这才是人工智能最强的能力。
 


本次圭土沙龙历时3个多小时,从BIM到数据交互到人工智能,各行业大咖不仅毫无保留地进行了深度探讨和交流,而且从各自专业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思想碰撞之激烈,观点交锋之犀利,让与会人员均大呼过瘾,意犹未尽,并已经开始期待圭土沙龙第三期的到来。

首页    公司新闻    【圭土沙龙第二期】在如今BIM热潮里,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打造健康的BIM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