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

    • 13651883190 邓经理
    • 021-60733761 公司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圭土视界 | 王小松:关于工程项目协同的一些思考

《引言》

    科学技术的提高虽然带动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项目体量的增大,项目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大。项目管理水平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协同效率的提升,大型复杂项目因为参与方众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或者工具协助提升协同效率。关于工程项目协同,本期【圭土视界】邀请到了圭土云CEO王小松来谈谈他的看法。

作者简介

    王小松,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上海龙胜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圭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虹口区青联委员,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一级建造师,曾主持过多款行业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并参与众多项目的造价咨询、项目管理、BIM咨询,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项目管理、BIM咨询、企业管理、行业信息化等领域有着长期的实践和研究。

    前段时间在《罗辑思维》中听到一段有关刘慈欣《三体》中对宇宙社会学的讨论,重点是其中的两个基础假设: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都需要资源,但是宇宙中的资源总量保持不变。整个《三体》后面的文明冲突都基于这两个假设,以及由此引申出去的猜疑链理论。逻辑很强大的,但是这两个基础假设本身却有待商榷。

    本文这里不继续讨论宇宙社会学,只是个引子,引出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和联想。

 

63

 

    笔者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建筑行业从事咨询、管理、信息化等工作,走了不少弯路,掉过不少的坑,尤其是信息化方面。二十多年前,就有些企业致力于研发项目管理软件,可以说无一成功,有些勉强活下来了,陆续转型,更多的企业甚至因此死亡。为什么?软件开发商闭门造车,或按照领导意志从上往下强推软件大而全,功能看起来很强大,却不实用,不接地气,只是给一线操作人员带来了负担。所以在这些年里自己对行业信息化的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做减法?如何从基本问题出发,解决行业痛点?比如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一个建设项目,涉及到参与方众多,如何更好的做好协同工作?(说项目管理太大了,牵扯到事情太多,而且我认为项目管理中,无论是美国PMBOK关于项目管理的九大领域,还是国内项目管理提出的三控两管一协调,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协同)。

 

64

 

    那么我们就先好好来聊聊协同这点事。

    协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有几个公司,有几个团队做好了?到百度上搜一下“协同”,有协同的定义,以及一些协同软件产品。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我们再具体一点,就说协同工作吧!)协同工作就是指多个人共同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项。从字面上来看,协同就是齐心协力、共同工作。或者说是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日常工作中,80%的事项,都需要与同事协作完成、与其他部门协调资源、或者向领导进行请示汇报;80%的工作都处于开放的环境,如特殊请求、突发事件、临时汇报、项目协作、活动组织、意见征集、沟通协调等等。

    协同真的很简单,也是我们日常必然碰到的事情,为什么做不好?或者准确的说,并不能持续的做好。今天一件事,大家协同的不错;明天一件事,有可能就问题百出。这就引出了我对协同理论的探索。

    协同是基于人的,协同出问题,还是要从人身上找原因。我这里有两个基本假设:

    1.人都是有惰性的;

    2.人总是会从自己经验出发,认为别人应该知道某些事情。

    我想这两条基本假设应该是成立的,大家都可以体会到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往往倾向于自己把事情做完了,就万事大吉,并没有考虑要把自己做完这件事的信息(或工作成果)主动传递给协作方。我们在协同工作中,也经常会碰到:甲同事需要信息A、B、C,但乙同事往往会从自己角度出发,认为甲已经知道A,只传递了信息B、C,最后导致沟通问题。

 

65

 

    从这两条公理出发,如何来解决协同的问题呢?有三个原则:

    1、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给正确的人;

    2、确认正确的信息已全部收到;

    3、基于正确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协同工作;

    这三条原则看起来像是废话,但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

    从你自身出发,认为正确的信息就是正确的吗?

    信息是传递给正确的人了吗?是传递给所有需要传递的人吗?

    收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吗?

    信息经过反复确认后,会出现多个版本,大家的版本一致,并理解一致吗?

    这些都是协同工作的基础。这些基础工作解决不好,后面的工作问题会层出不穷。这些工作要做好,首先有赖于协同工作参与者的协同意识的提升,其次也要依托各种各样的协同工具。

    有关协同工具的讨论这是另外一个大课题了,可以另行深入探讨。

 

首页    公司新闻    圭土视界 | 王小松:关于工程项目协同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