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

    • 13651883190 邓经理
    • 021-60733761 公司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圭土视界 | 王小松:BIM与工程项目协同

《引言》

      上篇【圭土视界】,圭土云CEO王小松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有关工程项目协同的一些思考,文章推出后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受到了业内不少人士的关注。本期【圭土视界】,我们继续邀请王小松,为我们深入谈谈BIM与工程项目协同那些事儿。

《作者简介》

      王小松,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上海龙胜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圭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虹口区青联委员,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一级建造师,曾主持过多款行业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并参与众多项目的造价咨询、项目管理、BIM咨询,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项目管理、BIM咨询、企业管理、行业信息化等领域有着长期的实践和研究。

      上次笔者的《关于工程项目协同的一些思考》发表之后,公众号里有人留言:“你提出了一个好问题!”,朋友圈里有朋友留言:“然后呢?”。这些留言,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协同是个好问题,但是重要的是如何把协同做好?

      这真是个难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只有三个可以持续改进的维度:个人、组织、技术工具。

      个人可以通过不断强化协作意识,培养协作习惯,甚至制度约束来不断提升协同能力,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在这个人本身:是否具有利他、开放的价值观?

      对于组织,最高效的协同组织是军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高效团队往往成为“铁军”,比如阿里的“中供铁军”。高效团队经常会运用军事术语,简单明了,比如华为任正非说:“让听到炮火的人呼叫炮火”,其实表达的是决策前移,精英小组+大后台的团队协作模式。

 

80

 

      个人、组织的持续改进,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想还是回到主题:如何通过技术工具来提升工程项目协同的质量和效率?用于协同的技术工具很多,广义来说,从微信、钉钉、QQ,到slack、teambition、Worktile、Trello等项目协同软件,从各种OA软件,到企业内部开发的管理系统,都是协同工具。这里,笔者想讨论一下,BIM作为这些年行业的热点技术,能否提升工程项目协同水平?

      虽然BIM已经在行业内推广应用了十年左右,但是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却怨声载道?为什么?

我们知道,可视化是BIM的最基本特征。理论上说有了可视化的基础,信息不一致的问题会大大减少,协同的质量和效率会有效提升。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BIM的协同成本太高了。建模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需要采购高配置的PC或笔记本,需要采购昂贵的软件(如果不是用盗版的话),需要学习各种复杂的建模软件。模型建好了,和项目各方交流时,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扛着昂贵的笔记本,用各种投影设备给项目参与方展示模型,或者用各种模型轻量化技术通过网络、手机、PAD端进行展示(至今技术解决都不完善)。大家想想,协同本来需要随时随地的,但是由于这种种困难,协同变成了需要多方协调才有可能完成的困难任务,协同的质量、效率可想而知。所以,现在BIM应用的瓶颈就在于协同,就在于模型出来后如何实现各方参与?

      在协同问题没有妥善、有效解决之前,BIM其他的美好设想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就只是愿景。

 

81

 

      以上只是从技术角度讨论了BIM应用推广面临的困境,其实还是两个困境。

      第一个是认知困境。在同一个项目中,项目参与方对BIM相关技术认识偏差太大,导致产生了新的认知障碍,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反倒阻碍了协同,还不如大家都用传统方式来工作,都在一个维度上,更便于沟通。

      第二个是利益分配困境。BIM建立并良好的应用,项目参与方都会受益,但是投入方往往只是一方,而且获得的收益往往覆盖不了投入,这就会导致投入积极性下降。所以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综上,笔者认为,BIM对工程项目协同产生的价值要客观分析,并不是必然正相关。在基本建设领域,BIM是很好的协同工具,因为它可以很直观的解决信息传递的一致性问题,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协同水平。但是,现状是:BIM协同的门槛太高。门槛想办法降下来,顺势而为,水涨船高,才是BIM创造价值的正道。

     BIM协同问题解决了之后,BIM的应用才会真正走上康庄大道。

 
首页    公司新闻    圭土视界 | 王小松:BIM与工程项目协同